中華中醫(yī)文化事跡:《活幼心書》

《活幼心書》,兒科著作,3卷。元代曾世榮(德顯)著,是繼曾氏《活幼口議》之后又一部兒科著作?!痘钣卓趦x》側重于兒科理論的闡述,本書重點介紹曾氏臨證心得。書成于元朝初期,刊于元至元三十一年(公元1294年)。上卷“決證詩賦”,有觀形氣,戒毀同道,辨證早決安危等75篇。中卷“明本論”,論胎寒,胎熱等43篇,附拾遺方論。下卷“信效方”,列舉方劑225首。

上卷列“觀形氣”、“五色主病”、“診脈明證”及胎寒、臟寒、胎熱、弄舌、舒舌、臍風、臍突、夜啼、急驚、天釣、急驚后如瘧、慢驚、搐證、諸風毒等六十七種小兒病癥;中卷列風毒、傷積、熱證、傷寒、咳嗽、諸吐、諸瀉、赤白痢、腫證、疳證、走馬疳等四十三種小兒病癥,并附有“不內外因”、“小兒常安”、“拾遺方論”等篇;下卷載小兒病方二百二十五首,計湯類四十五首,散類七十首,丸類三十一首,膏類十五首,丹類七首,飲類三十七首,金類三首,餅類三首,拾遺方十四首。本書在診斷上,認為不能以體形肥瘦定虛實,體肥可氣怯,形瘦也可氣壯,主張以面部望診與脈診為主。提出一息六至為平脈,七至八至為數(shù)脈;周歲以前不診脈,二三歲以前采用一指按關部,四五歲以后三指按三部,以明標本。臨證治病,主張當攻則攻,當補則補,反對不辨虛實,一味純補,外邪發(fā)散則元氣自復,即為攻中有補之理。對育兒保健,認為與其病后求良藥,不如病前能自防。在治法上,除內服湯、丸外,尚列不少外治法,如走馬疳用溫鹽水灌漱,脫肛用蓖麻膏貼囟門,瘰疬用槲皮散外洗,五淋用姜豉餅貼于臍上等。治療腫證,強調忌食味咸之物,輕者三月,重者半年,須脾胃平復,腫消氣實后,才能食以少許鹽類。不同意前人隆暑戒用附子、盛寒戒用大黃,主張應用寒涼溫燥之劑,必先辨明標本、虛實,并舉夏日泄瀉用附子及臘月患驚風抽搐用大黃而取效兩案為佐證。對小兒驚風搐掣,反對濫投金石腦麝蜈蝎等劑,指出搐驚不僅屬驚風所致,亦有因氣郁所致者,宜用寬氣飲治之;又認為五苓散中茯苓安心神,澤瀉利小便,小腸利而心氣通,木得桂則枯,足以抑肝熄風。


本書博采元以前兒科諸家精華,參以臨床經驗,內容豐富全面,頗多獨到之處。

著書論作

著有兒科著作《活幼口議》、《活幼心書》,刊于1294年。卷上將兒科疾病編成歌賦75首,便于習誦。卷中本論,將兒科病證分別立論43篇(附補遺8篇),對小兒諸病的特點,發(fā)病規(guī)律、治療原則等論述頗詳,并介紹了作者的臨床心得;卷下信效方,載有治療小兒疾病的各種方劑230首,其中有不少方劑為曾世榮所獨創(chuàng),選錄切于實用的兒科驗方。現(xiàn)有清刻本、《中國醫(yī)學大成》本及其他近代刊本。

《活幼口議》20卷,是曾世榮行醫(yī)60余年認識和經驗的總結,對于小兒生理病理、平素乳保鞠養(yǎng)、初生兒證候、小兒傷寒、小兒形證訣歌、小兒面部氣色、胎中受病、治諸病雜方及前人方書等均有詳細的論述。對小兒保育、審脈、辨證、用藥等提出新的見解。《活幼心書》3卷,上卷“決證詩賦”75篇,以詩歌形式擇要論述了兒科病證,便于記誦;中卷“明本論”43篇,專論兒科疾病的證治;下卷“信效方”,共載丸、散、膏、丹等驗方230首。

最新圖片

熱門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