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異名】
赤豆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紅豆(《本草綱目》),紅小豆(《本草原始》),豬肝赤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X飯豆(《中華飲食養(yǎng)生全書》)
【基原】
為豆科豆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。主產(chǎn)于吉林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陜西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廣東、四川等地。
【性狀】
赤小豆種子呈長圓形而稍扁;表面紫紅色,無光澤或稍有光澤;種臍線形,白色,中間凹陷成縱溝,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破碎,嚼之有豆腥味。
赤豆呈矩圓形,兩端圓鈍或平截,表面暗紅棕色,有光澤,種臍不突起。
【采收加工或制法】
秋季莢果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,曬干并打下種子,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選材以身干、顆粒飽滿、色赤紅發(fā)暗者為佳。
【性味】味甘、辛、酸,性平,無毒。
1.《名醫(yī)別錄》:“味甘、酸,平、溫,無毒。”
2.《備急千金要方·食治篇》:“味甘、咸,平、冷,無毒?!?/span>
3.《食性本草》:“微寒?!?/span>
4.《湯液本草》:“氣溫。味辛甘酸。陰中之陽。無毒?!?/span>
5.《本草綱目》:“甘、酸,平,無毒?!?/span>
6.《要藥分劑》:“味辛,性平,無毒。稟秋燥之氣以生。陰中之陽也?!?/span>
《中藥大辭典》:“甘、酸,微寒?!?/span>
【歸經(jīng)】入心、脾、小腸經(jīng)。
1.《本草新編》:“人脾經(jīng)?!?/span>
2.《要藥分劑》:“入心經(jīng),兼入小腸經(jīng)?!?/span>3.《本草撮要》:“入手少陰、太陽經(jīng)?!?/span>
【功用】
利水消腫,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。適宜于水腫脹滿,腳氣浮腫,淋病,黃疸,風濕熱痹,痢疾,癬疹,腫毒瘡瘍等病癥者食用。
1.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“主下水,排癰腫膿血?!?/span>
2.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“主治寒熱,熱中,消渴,止泄,利小便,吐逆,猝澼,下脹滿?!?/span>
3.《食性本草》:“縮氣行風,抽肌肉。堅筋骨,療水氣。解小麥熱毒?!?/span>
4.《證類本草》:“主下水,排癰腫膿血,寒熱,熱中,消渴,止泄,利小便,吐逆,卒疝,下脹滿?!?/span>
5.《飲膳正要》:“主下水,排膿血,去熱腫,止瀉痢,通小便,解小麥毒?!?/span>
6.《本草易讀》:“散血消腫,排膿清熱,止渴解酒,通乳下胎。利小便而消水腫,治腳氣而療瀉痢。敷
一切瘡癰,涂諸般熱毒。
7.《本草新編》:“下水,治黃爛瘡,解酒醉,燥濕,浸手足腫大,療腳氣入臍髙突?!?/span>
8.《得配本草》:“行水散血,消腫排膿。通乳汁,下胞衣。”
9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補心脾,行水消腫,化毒排膿?!?/span>
【服食方法】
可煮熟搗爛做餡、煮粥、炒食,或與其他谷類食材混合食用。
1.《本草綱目》:“可煮可炒,可作粥、飯、餛飩餡并良也?!?/span>
2.《食物本草》:“可同米粉作粽、蒸糕,及圓子、餛飩餡,并良也?!?/span>
【服食宜忌】
瘦人、素體陰血虧虛及小便清長者慎食;久食令人黑瘦結(jié)燥;不宜與羊肉、羊肝同食;被蛇咬傷者2~3個月內(nèi)忌食。
1.《備急千金要方,食治篇》:“不可久服,令人枯燥。”
2.《食性本草》:“久食瘦人?!?/span>
3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蛇咬者百日內(nèi)忌之。”
【食療方】
1.治產(chǎn)后心悶單行生赤小豆散:赤小豆上一味,搗篩為散,以東流水服方寸匕,不瘥,須臾更服,即愈。(《千金翼方》)
2.治瘟疫不相傳染用赤小豆,以新布盛,入井中浸三日,舉家各服二十一粒。(《種杏仙方》)
3.治舌衄舌上出血如有孔,水研絞汁服。(《本草易讀》)
4.阿膠赤小豆湯治難產(chǎn)累日,氣力乏盡,不得生,此是宿有病者,宜此方。阿膠二兩,赤小豆二升。上以水九升,煮豆令熟。去滓,內(nèi)膠令烊。每服五合。不覺,更服。不過三服即出。(《醫(yī)燈續(xù)焰》)
5.利小便消水腫腳氣.辟邪癘赤豆淘凈,同陳倉米對配煮粥,空腹食。(《壽世青編》)
6.治天行痘瘡,預(yù)服此,疏解熱毒.縱出亦少用綠豆、赤小豆各一升,甘草節(jié)二兩,以水八升,煮極熟,任意食豆飲汁,七日乃止。一方:加黃豆、白豆,名五豆飲(豆須大)。(《經(jīng)驗良方全集》)
【儲藏】宜放干燥容器內(nèi)保存,防潮防蛀。
【食論】
傳統(tǒng)上,赤小豆一般作為藥用,如《本草綱目》曰:“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,其稍大而鮮紅、淡紅色者,并不治病?!钡虺嘈《巩a(chǎn)量較少,故今人多以赤豆(即今人所稱飯豆)代之,因此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赤小豆多為藥食兩用的赤豆。赤豆中含有較多的皂角甙、膳食纖維、葉酸等,因此心臟病、腎病水腫、便秘、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腫瘤、結(jié)石及婦女產(chǎn)后缺乳者較宜食用。赤豆食性與羊肉相反,因此不宜同食;與羊肝相克,同食會引起中毒。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