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以食為天,飲食對于人們來說是再重要不過了。但一提起用飲食來調節(jié)情志又是個新鮮的話題,而且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
飲食可以分為很多種,在我國現(xiàn)存第一部醫(yī)學專著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“五谷為養(yǎng)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蔬為充”的記載。說明那時甚至更早的時候,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特別重視飲食的不同種類所起到的不同作用,尤其是對身體陰陽的影響。“查舌按脈,先別陰陽”,這是古代醫(yī)家對后世醫(yī)生在看病時所提出的基本法則,一直沿用至今。
我們所吃的食物同樣具有陰陽的特性,即陰性食物、中性食物、陽性食物。那么何為陰陽食物呢?主要表現(xiàn)在食物的寒熱性質,熱為陽,寒為陰。假如我們一味地吃一種或幾種寒性食物,寒邪就會在人體內蓄積,一旦超出我們體內的陽氣,就會出現(xiàn)陰盛的疾??;反之,假如我們一味地吃熱性食物過多,體內的陽邪就會蓄積,當超出了體內的陰氣時,就出現(xiàn)了陽盛的疾病。另外食物不同于藥物,藥物是偶用,而食物是每天都要吃上兩三頓的,所以更容易在體內積累而出現(xiàn)陰陽失調。只要出現(xiàn)了陰陽失調的病證,人的情志就會發(fā)生相應的變化。無論病證導致的是酸脹,還是疼痛,人都會很苦惱,悲痛得了病,生氣治不好,急于痊愈,擔憂惡化,恐懼死亡;一旦出現(xiàn)好轉,尤其是治愈,又會喜出望外。所以一個病證,多種情志都能體現(xiàn)出來。由此可見,關注日常飲食極為重要。
食物的寒熱性質我們可以歸類如下。
【寒涼性的食物】
蔬菜類:芹菜、白菜、絲瓜、西紅柿、冬瓜、竹筍、苦菜、苦瓜、茄子、萵苣、油菜、黃瓜、黃花菜、菠菜、黃豆芽、豆腐、綠豆、綠豆芽、蘿卜、馬蘭、葫蘆、蒲公英、蕨菜、海帶、海藻、蘑菇等;
主食類:小麥、大麥、蕎麥、粟米(小米)、浮小麥、粳米(大米)、薏苡仁等;
肉蛋類:兔肉、馬肉、田雞、雞膽、鴨血、鴨蛋、皮蛋、豬皮、豬髓、田螺、蚌肉、海螺、章魚、蛤蜊、蝸牛、螃蟹等;
水果類:西瓜、香瓜、芒果、李子、甘蔗、蘋果、枇杷果、草莓、香蕉、菠蘿、白瓜、鴨梨、柑子、柚子、檸檬、柿子、柿子餅、桑葚果、獼猴桃、橄欖、橙子、羅漢果等;
堅果類:羅漢果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