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膳食養(yǎng)生 > 正文

農歷五月說“艾”,來碗瘦肉艾蛋湯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6/6/8
導讀: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?!倍宋绻?jié)又快到了,民間常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。


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?!倍宋绻?jié)又快到了,民間常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。這不僅是一道民間風俗,還因為五月艾的莖、葉都含有揮發(fā)芳香油,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,可驅蚊蠅、蟲蟻,具有實際的作用。

藥說:

艾,也叫醫(yī)草、野艾、蘄艾、五月艾,是菊科植物蒿屬艾及其近緣種的統(tǒng)稱。在中國,除臺灣、西藏和新疆以外,其余各地均有艾的分布。端午前后,割下地上部分,曬干或陰干,生用或用醋炒炭用,或摘其嫩葉,搗成艾絨,作灸用。艾無論在以前還是現在,無論在民間還是在本草書籍里,都是常用的治病藥材和保健品。

一可內服。其味辛、苦,性溫,有小毒,入肝、腎經。功能散寒止痛,溫經止血。治少腹冷痛,經寒不調,宮冷不孕,吐血,衄血,崩漏經多,妊娠下血,寒性咳喘等。一般內服用量在39g,特別是妊娠下血,只宜用36g,劑量過大反而會興奮子宮,應在醫(yī)生的辯證下使用。

二可作灸。灸能通十二經之氣血,補元陽,舒筋活絡等。艾葉作灸也是有講究的,不宜使用新曬干的艾葉,因此時揮發(fā)油含量較高,導致火力過猛,易“傷人肌脈”;而應該用陳久的艾葉,孟子云:“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?!闭f明用陳艾作灸是有堅實的民間使用基礎的。存放三五年的艾葉,制成的艾條,火力溫潤,穿透力強。

三可煎湯外洗治皮膚瘙癢。在李時珍的故鄉(xiāng)——蘄春,現在的人們都時不時會洗艾浴。特別是在端午時節(jié),氣溫濕熱,易滋生細菌蚊蟲,洗艾浴不但可以潔身,而在煎煮艾葉時,艾香揮發(fā),可以殺菌驅蚊,預防疾病。

食說:

艾用于食療,有記載是自唐朝開始?,F在客家人在清明之后,就采艾的嫩葉,曬干,打粉,與糯米粉做的“艾糍”,是別具地方特色的小食。艾也還可煮湯,下面介紹一款常用湯水:

瘦肉艾蛋湯(3~4人份)

材料:

鮮艾50克,豬瘦肉300克,雞蛋3個,生姜10克,鹽適量。

做法:

豬瘦肉洗凈,切片,下花生油、鹽腌半小時,艾洗凈,切段,生姜切片。2L凈水,先下生姜煮開,再下肉片,并打雞蛋同下,無須攪碎蛋黃,煮開10分鐘,然后下艾,沸騰片刻即可,下適量鹽調味起鍋。

點評:

此湯制作簡單,老少咸宜,味道鮮美,艾香濃郁,甘甜中帶少少苦澀,具有潤燥補虛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特別適合一來月經,就面色蒼白,行經腹痛或崩漏屬肝腎虛寒的女性。

特別提醒:

每年農歷35月,一般市場有售,買到鮮艾,用量不可過大,3人用量宜在20g50g,依個人口味調整。如無鮮艾,也可用干艾代替,但湯的味道會較為苦澀,而且用量減半。

傳說:

端午將近,吃粽子,劃龍舟是必備節(jié)目,但端午還有掛艾草的民俗,在家門口掛艾草以避災辟邪驅蟲。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?

話說很久很久以前,昏君無能,奸臣當道,官逼民反,華夏大地狼煙四起。某年端午時節(jié),某地的村民都外逃以避戰(zhàn)亂。是日,一起義將軍出門查看地形,忽見走難人群中有一婦人,她手拉著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孩,但卻背著一個約五六歲的小孩在過河,將軍很奇怪,等婦人過了河,將軍過去問:“嫂子,為何不背著小兒子卻要背大兒子過河?”婦人答道:“這個小的是我自己的兒子,大的是鄉(xiāng)里的孤兒,因現在戰(zhàn)亂,而我的男人又外出末回,所以只能由我?guī)е麄兂鰜硖与y。苦著累著自己的兒子,都不怕,但不能讓老鄉(xiāng)的獨苗再受苦難?!?/span>

將軍聽了,很是感慨,動亂之年,還有如此大義之人!于是,他告訴婦人:“你可以回家了,但要在門口掛上艾草,就可以保性命無憂?!比缓蟪脣D人不注意,躲了起來,婦人一看,不見剛才人影,以為遇到了仙人指點,就急忙趕回村里,并將此事告訴村里人,村民也因婦人平日心地善良,不會說謊,也就相信她說的話,當天大家都在家門口掛上艾草。果然,那將軍破城之后,對家門口掛有艾草的都沒有驚擾。從此,端午節(jié)掛艾草可以避災的習俗就一直傳了下來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