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(yǎng)胃6個偏方,讓你脾胃變好
1.姜是健脾利濕好食物
體內(nèi)濕氣的運化,要依靠脾來運行。中醫(yī)認為,姜能健脾利濕,姜皮也有輕微的利尿作用。姜也能輕微地刺激胃酸的分泌,有助消化,但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,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在緊張、惡心或嘔吐時,喝一點姜湯可以舒緩。日常飲食可適量吃一點姜來護脾胃,尤其烹煮瓜類、海鮮等寒涼食物時,放一些姜除了去腥,還能去除一點食物的寒性。輕微的腹瀉,喝些姜湯也有效,因為它能抑制平滑肌過度收縮。健脾化濕的同時,也要注意減少內(nèi)濕的形成, 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、性涼的食物、冰涼的冷飲都要少吃。
2.甘蔗緩解腹脹
甘蔗味甘平,具有解熱、利尿和滋養(yǎng)功效,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,凡是口干舌燥、反胃嘔吐、消化不良和發(fā)熱退燒皆可食用。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:“飽食不需愁內(nèi)熱,大官還有蔗漿寒?!?唐朝的官宦人家,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。烤過的甘蔗打汁,則有補脾益氣、滋養(yǎng)保健功效??靖收嶂坏捎脕碇委熆人裕誀I養(yǎng)學(xué)來看,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,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,適合消化功能差、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。不過,甘蔗糖分高,中醫(yī)認為甜食會生痰,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。而糖尿病患者、代謝異常及血脂高的人也要限量飲用。
3.四神湯是養(yǎng)胃良方
由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制成的四神湯屬于一般藥膳,自己就可以輕松制得,是最平民的護養(yǎng)脾胃良方,適合大多數(shù)體質(zhì)的人食用。這4種藥材均有健脾止瀉、補益脾陰、厚實腸胃的功能,且價格實惠。但這些藥材都含有大量淀粉,單一燉煮口感比較澀,適量添加蛋白質(zhì)的話,可以增加潤滑感,常見的是搭配豬肚,還可選用豬骨、豬小腸,喜素食者可選用豆制品一起煮粥或煲湯。
4.食鹽養(yǎng)胃有奇效
①清理胃水
早晨空腹時,飲淡鹽湯1杯,不僅可清理胃火、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無味的現(xiàn)象,還能增強消化功能、增進食欲、清理腸部內(nèi)熱。
②治肝順胃
肝氣胃痛是胃病患者常見的病狀,可釆用食鹽茴香熱敷療法。方法是大茴香31克、小茴香16克,搗碎。加入粗鹽1碗(約400至500克),將上述藥料一同放入鍋中炒熱后盛起放入布袋內(nèi),用毛巾包裹后趁熱熨貼胃部和背部,可使患者胃部的痙攣部位松弛舒暢,起到通順胃氣、消解胃病的良好效果。
5.參芪粥健脾祛濕
黃芪、黨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,薏米、扁豆能夠祛濕,做成能夠養(yǎng)胃的粥,可補中益氣、健脾祛濕,緩解夏季帶來的身體不適。可以在粥中加點荷葉,其芳香的味道能夠醒脾化濕、開胃。做法是準(zhǔn)備黃芪 15克,黨參15克,炒薏米60克,炒扁豆15克,紅棗2個,大米100克。先將薏米、扁豆炒至微黃,紅棗去除核,用清水洗凈黃芪、黨參并放入砂鍋內(nèi),加水煎汁。藥汁熬好后,去除藥渣,將炒薏米、炒扁豆、紅棗肉、大米一同放進藥汁中煮沸,后用文火煮成粥。黨參和黃芪是補氣的藥物,冬季進補更為妥當(dāng)。
6.夏天薏米紅豆湯祛濕氣
我國南方地區(qū)地區(qū)氣候偏濕,尤其是夏天,患濕邪的人也比較多。薏米紅豆湯可以預(yù)防濕重。紅豆養(yǎng)血,薏米則偏寒涼,主要有清熱、利濕的作用,在夏天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(yǎng)血、祛濕的作用。制作本湯的方法也比較簡單,只要同等分量的薏米和紅豆放在一起煮即可。另外,也可以做些加減法,在薏米紅豆湯中加點碎黃豆,用熬出來的湯泡腳,可以有效治腳氣。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幾片生姜,能溫中祛寒、健脾和胃。喝薏米紅豆湯最好從5月初開始喝,一直喝到10月份。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