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異名】
天吊瓜、純陽瓜、倒陽菜(《滇南本草》),魚螆(《奇效良方》),洗鍋羅瓜(《本草綱目》),水瓜、線瓜《驗方新編》。
【基原】
為葫聲科絲瓜屬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。
【性狀】
呈短圓柱形或長棒形,長約60mm左右,肉質(zhì)。無棱或有棱,表面粗糙,有不明顯的縱向淺溝或條紡,表皮綠色或墨綠色。成熟后內(nèi)有堅韌的網(wǎng)狀瓜絡(luò)。
1.《救荒本草》:“形如黃瓜而大,色青,嫩時可食,老則去皮,內(nèi)有絲縷,可以擦洗油膩器皿。”
2.《本草綱目》:“其瓜大寸許,長一二尺,甚則三四尺,深綠色,有皺點,瓜頭如鱉首。老則大如許,筋絡(luò)纏紐如織成,經(jīng)霜乃枯?!?/span>
【采收加工或制法】嫩絲瓜于夏、秋間采摘。
【性味】味甘,性微寒,無毒。
1.《滇南本草》:“味甘,性平?!?/span>
2.《本草蒙筌》:“性冷?!?/span>
3.《本草綱目》:“甘,平,無毒?!?/span>
4.《本草匯言》:“味甘,氣寒,性冷,無毒。沉也,降也?!?/span>
5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“甘寒無毒。
6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“甘,咸,寒?!?/span>
7.《得配本草》:“甘平,冷?!?/span>
8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甘涼?!?/span>
9.《本草撮要》:“味甘冷?!?/span>
【歸經(jīng)】入肺、肝、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1.《本草匯言》:“陳羽陵曰:味甘入脾,質(zhì)柔入腎,性滑入大腸?!?/span>
2.《得配本草》:“入手太陰經(jīng)。”
3.《本草求真》:“入經(jīng)絡(luò),兼入腸、胃?!?/span>
4.《本草撮要》:“入足厥陰經(jīng)。”
【功用】
清熱化痰,涼血解毒,下乳通便,利尿消腫。適宜于身熱煩渴,痰喘咳嗽,腸風下血,痔瘡出血,血淋崩漏,乳汁不通,癰疽瘡瘍,疝氣水腫者食用。1.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五臟虛冷,補腎補精,或陰虛火動,又能滋陰降火。久服能烏須黑發(fā),延年益壽?!?/span>
2.《本草蒙筌》:“解毒,亦治痘瘡腳癰?!?/span>
3.《醫(yī)學人門》:“治男婦一切惡搭,小兒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瘡等病?!?/span>
4.〈本草綱目》:“煮食,除熱利腸。老者燒存性服,去風化痰,涼血解毒,殺蟲,通經(jīng)絡(luò),行血脈,下乳汁,治大小便下血,痔漏崩中,黃積,疝痛卵腫,血氣作痛,癰疽瘡腫,痘疹胎毒。”
5.《本草匯言》:“涼血解熱,通利二便?!?/span>
6.《本草備要》:“涼血解毒,除風化痰,通經(jīng)絡(luò),行血脈,消浮腫,稀痘瘡,治腸風崩漏,疝痔癰疽,滑腸下乳?!?/span>
7.《得配本草》:“涼血解毒,化痰消腫,治腸風,療崩漏,通臟腑脈絡(luò),利大小腸閉?!?/span>
8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清熱,解毒安胎,行乳調(diào)營,補陽通絡(luò),殺蟲理疝,消腫化痰。”
【服食方法】可煮、炒食等。
1.《救荒本草》:“采嫩瓜,切碎炸熟,水浸淘凈,油鹽調(diào)食?!?/span>
2.《本草蒙筌》:“多取燒灰,敷上即效。瓤堪滌器,枯者為宜?!?/span>
3.〈本草綱目》:“嫩時去皮,可烹可曝,點茶充蔬。老則唯可藉靴履,滌釜器?!?/span>
4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嫩者為肴,宜葷宜素。老者入藥。”
【服食宜忌】脾腎虛寒者慎食。
1.《滇南本草》:“陰素太虛者,多食又能滑精?!?/span>
2.《本草匯言》:“脾胃寒弱之人,中年腎陽衰怯,命門無火之證,須禁食之?!?/span>
3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“絲瓜嫩者寒滑,多食瀉人?!?/span>
【食療方】
1.治乳不通絲瓜連子燒存性研末,酒沖服一二錢,蓋被取汗,即通。(《驗方新編》)
2.治喉痹絲瓜搗汁灌之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3.治癰疽不斂絲瓜搗汁頻沫。(《隨息居飲食
譜》)
4.化痰止嗽絲瓜鍛存性研末,棗肉丸彈子大。每一丸酒下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5.治風熱牙痛絲瓜一條,以鹽擦過,鍛存性,研,頻擦。兼治腮腫,水調(diào)敷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6.治小兒浮腫絲瓜、燈心蔥白等分。煎濃汁服并洗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【儲藏】
嫩絲瓜鮮用,陰涼處保存;老絲瓜曬干,干燥處保存。
【食論】
絲瓜可用于內(nèi)、外、婦兒、五官各科病證的食治。常食之可美容、減肥、抗癌、抗衰老等。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