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長期的狩獵和游牧生活與生產(chǎn)實踐中,鄂溫克族創(chuàng)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(tǒng)民間體育項目,包括:射箭、搶銀碗、賽馬、馴馬、摔跤、搶樞、搬棍子、頸力賽、滑雪、曲棍球等。這些體育項目豐富了鄂溫克人的娛樂生活,鍛煉了鄂溫克人的體魄,是鄂溫克族健康保健文化的重要內容。
1.射箭
射箭(鄂溫克語稱“嘎普仁”)是鄂溫克傳統(tǒng)體育項目之一。鄂溫克族是古老的森林狩獵民族。在過去,鄂溫克族男子都佩戴弓箭。弓箭曾是他們重要的狩獵工具,也曾是他們抵御外來侵略的重要武器。鄂溫克人所用的弓(鄂溫克語稱“波日”)用柳、榆、樺木等材料折彎上弦制作而成,為了增強拉力和耐用性,可把兩層弓木黏合在一起,并在弓的握柄和系弦處鑲獸骨固定。其弓弦用鹿、犴的筋制作。鄂溫克人所用箭(鄂溫克語稱“涅日”)則用木材削制而成,箭頭配有鐵或骨制的箭鏃。箭尾裝飾配有兩排對稱的羽毛,以保持箭在整個射程中的平衡。鄂溫克射手還在拉弓的大拇指上戴上用空心獸腿骨制成的扳指(鄂溫克語稱“額日格屯”)以確保拉弓得力。
鄂溫克族的射箭比賽一般在祭祀敖包時或節(jié)假日進行。比賽射程為30~50米不等,以中環(huán)多者為勝。比賽用靶環(huán)為2寸多厚的圓形箭靶,用木架固定,置于比賽場上。箭靶繪有紅白相間的同心圓環(huán),環(huán)的中心為洞眼,鄂溫克語稱“托布道林”。平時,青少年進行射箭比賽,則用“阿伊坎”(羊踝骨)作靶環(huán)進行射擊。他們把“阿伊坎”放在地上排列成一排,用木箭射擊,以中環(huán)多者為勝。
2.搶銀碗
搶銀碗(鄂溫克語稱“莫貢壇古日體能”)是鄂溫克族地區(qū)流傳己久的極具民族風格和特色的馬術表演項目之一。它是展示力量與智慧的游戲,也是展示騎手騎術與速度的一種獨特的競技性體育運動,深受鄂溫克族中青年所喜愛。該項運動由鄂溫克民族古老婚禮習俗演變而來。在鄂溫克族傳統(tǒng)婚禮中,女方會在送親隊伍中事先選定幾名騎術優(yōu)秀、善騎好馬的壯小伙子。待婚禮即將結束、喝完最后一輪酒時,女方代表中會有一人趁機將銀碗揣起(意為帶走福氣)退席。等到起程時,揣銀碗的人便拿出銀碗,揮動手說:“男方親家們,你們能追上我們的快馬嗎?有騎術高超的好漢嗎?我們把姑娘的福分帶走了?!闭f完,便快馬加鞭往回跑。這時,早有準備的男方小伙子會飛身上馬,進行追趕,力圖搶回銀碗。搶銀碗比賽由此開始。比賽中,持有銀碗者如果被對方的騎手追趕到,則可將銀碗傳遞給自己的同伴;如果銀碗掉在地上,則任一參加者都可以在馬背上將其俯身撿起。比賽以守住(女方)或奪得(男方)銀碗的一方為勝。
3.馴馬
馴馬(鄂溫克語稱“莫林塔體嘎仁”)是一項趣味性強、考驗參加者毅力、意志與騎術的鄂溫克民族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,一般在春末夏初之際進行,其最佳時機為馬未吃飽青草之前。在馴馬活動中,參加者一般騎著駿馬追趕需馴服的馬匹,用套馬桿將其套住后進行馴服。其馴服對象為從未馴服的兩歲、四歲或五歲的小馬。三歲的馬因正處于長膘發(fā)育期,體質單薄,一般不會成為套馴對象。對于兩歲小馬,可以用套馬桿或直接抓住尾巴將其絆倒后,在不配任何鞍具的情況下,由十歲左右的男孩進行馴服。馴服五歲的馬匹,是深受鄂溫克青年喜愛的運動。而種馬或多年未繁殖的騍馬,則需由馴馬技術超群或力大無窮的騎手來加以馴服。
4.套馬
套馬(鄂溫克語稱“莫林浩給拉仁”)是鄂溫克族傳統(tǒng)體育活動之一。每逢“米闊勒”節(jié),鄂溫克人都會舉辦套馬比賽。比賽一般由年輕男性參加,姑娘們則會身著艷麗的服飾,以古老的民歌“贊達仁”和優(yōu)美的“罕伯”舞為比賽助興。比賽時,幾十名騎手歡呼著飛身上馬,揮舞著套馬桿奔向馬群,追逐烈馬。一名騎手率先套住烈馬后,其他騎手便會蜂擁而上,將烈馬摔倒在地。
套馬與其他體育項目比賽不同,不分名次。它所考驗的是騎手的臂力、腰力和腿力,以及騎術和勇敢頑強的意志。
5.賽馬
賽馬(鄂溫克語稱“莫林伊拉勒迪仁”)是鄂溫克族又一傳統(tǒng)體育比賽項目,多在敖包會、豐收會及重大節(jié)日舉行,分為速度賽、遠距離賽和顛馬賽三種。參賽馬匹為事先挑選、調養(yǎng)和訓練的馬匹。除顛馬賽外,參賽馬匹均不配備鞍具。參賽騎手多為10歲左右的兒童,以先到達終點者為勝。
6.摔跤
摔跤(鄂溫克語稱“布庫扎瓦勒迪仁”)是在鄂溫克族群眾中普及范圍較廣的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項目之一。每逢敖包會等重大節(jié)日,各地的摔跤手便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摔跤比賽。參賽人數(shù)可多達數(shù)十人。參賽選手穿馬靴或自制的“黑色靴”,系寬腰帶出場,待裁判員發(fā)令、雙方握手致敬后,開始比賽。鄂溫克族摔跤比賽具有獨特的規(guī)則,不允許用手抓對方脖子以上的部位,也不允許抱腿和用腳踢對方膝蓋以上的部位。其摔跤的技法種類繁多,有絆、壓、背、晃、旋、踢等多種。比賽一般為淘汰制。摔倒眾多選手、且再無選手與之較量者為勝。勝者會被賜予“布庫”(鄂溫克語“摔跤手”之意)稱號。
此外,在人們聚集在一起或勞動休息時,鄂溫克人也進行摔跤運動。這種情況下的摔跤運動只被視為較量力氣、鍛煉身體的娛樂活動,沒有嚴格的規(guī)則和要領,不分體重大小,以摔倒對方者為勝。
7.搶“樞”
搶“樞”(鄂溫克語稱“樞體能”)運動是鄂溫克族歷史悠久的傳統(tǒng)競技性體育運動項目。這一運動集智力與體力競技為一體,深受鄂溫克族中青年男女所喜愛。“樞”為鄂溫克語,意為“木輪車轱轆的銷子”,“搶樞”可直譯為“搶銷子”。有關這一運動的起源,有一個美麗的傳說:在很久以前,有一個鄂溫克家庭,兒孫滿堂,畜群龐大。一年夏天,全家人在逐水草而遷徙的途中,領頭車因“樞”遺失無法前行,從而使整個車隊幾十輛車也無法前進。這時,己是日薄西山,父親十分著急,便讓兩個兒子帶領家人分成兩組尋找,并告訴兩個兒子,誰先找到“樞”并修好車,就獎賞誰。結果,弟弟先找到了“樞”,而哥哥為了立頭功,帶領同組成員同弟弟一組展開了激烈的爭奪。最終,哥哥奪得了“樞”,并修好了車……。從此,搶“樞”逐漸演化成鄂溫克人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。
搶“樞”比賽可分為男子比賽、女子比賽和男女混合比賽三種。老式比賽場地主要為天然草坪。晚近新設計的場地平面圖看似展翅的雄鷹,整體呈等腰梯形,雄鷹頭部的星狀區(qū)代表星星,尾部圓狀區(qū)代表月亮。整個場地共分藏樞區(qū)、前鋒區(qū)、中鋒區(qū)、后衛(wèi)區(qū)和車輪區(qū)五部分。比賽用具為勒勒車的兩個車輪和一個軸銷(即“樞”)。雙方隊員(以服裝顏色區(qū)分)各9名,上場比賽隊員7名。比賽開始前,先將“樞”埋在指定地點——雄鷹頭部星狀區(qū)(即藏樞區(qū)),雙方隊員于車輪區(qū)兩邊底線外背對車輪區(qū)站好位。裁判員鳴笛、比賽開始后,雙方隊員迅速進入指定區(qū)域,先找到“樞”者在喊一聲“樞”之后’將樞傳給中鋒隊員,由此,雙方隊員展開激烈爭奪。比賽以持“樞”隊員用“樞”敲打車輪的一方為勝。
搶“樞”比賽規(guī)則規(guī)定:參賽隊員在比賽中可釆用推、拉、擋、摔等競技方式,但禁止摟抱對方隊員腰部以下部位,不得反扭對方隊員關節(jié),不得互相踢踹;持“樞”隊員被摔倒后15秒內不把樞傳出,則要暫停比賽,由對方隊員從最近的發(fā)“樞”區(qū)重新發(fā)“樞”。
8.搬棍子
搬棍子比賽(鄂溫克語稱“矛塔瑪西仁”)是鄂溫克族以二人拼比勁力為內容的民間趣味性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項目。比賽不分場地可以隨時進行。比賽用具為一根長2尺、直徑3厘米的光滑木棍。比賽具體方式為:二人面對面,腳蹬腳,伸直雙腿席地而坐,雙臂伸直緊握同一根木棍。待裁判員一聲令下,雙方用木棍用力拉拽對方,以將對方拉起者(以對方臀部離開地面為準)為勝。比賽中分腿、斜倒或松開木棍者為敗。敗者將被淘汰出局,勝者則可與其他人展開新的較量。
9.“勁力賽”
“勁力賽”(鄂溫克語稱“尼哈莫塔瑪西仁”)是鄂溫克族又一項以二人拼比勁力為內容的民間趣味性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項目。搬棍子比賽相同,“勁力賽”也是一項男女老幼皆宜、簡便易行、在任何場合均可隨時進行的體育項目。比賽用具為一條寬布帶。具體比賽方式為:比賽雙方腳對腳伸直雙腿席地而坐,雙手按住各自的大腿。裁判將結好扣的布帶套在二人的脖頸上。比賽開始后,雙方各自用力后仰,努力拉起對方,以臀部離地者為敗。與搬棍子比賽一樣,勁力賽比賽規(guī)則也規(guī)定,參賽者在比賽過程中不得分腿、斜倒等。
10.滑雪
滑雪(鄂溫克語稱“伊滿得西勒都仁”)是鄂溫克族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項目之一,也是鄂溫克獵人追擊野獸最為快捷的方式。成年獵人套著一副滑雪板,一天即可滑行80公里左右。鄂溫克族人從小就會用小滑板滑雪玩耍,并進行滑雪比賽。
滑雪在鄂溫克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。鄂溫克民間傳說稱,滑雪板即為鄂溫克族先人所發(fā)明。鄂溫克人所用滑雪板(鄂溫克語稱“基恩勒”)主要以松樹為原料制作而成,前端呈彎狀,后端呈坡形,總長約150公分、寬約15厘米。滑雪板中間兩個用于捆綁腳的帶子(鄂溫克語稱為“木很木勒”),以犴腿皮制成?;┌宓撞縿t用犴毛皮包裹,以起到保護滑雪板和減輕上坡時的倒退力的作用。
11.曲棍球運動
曲棍球運動(鄂溫克語稱“寶伊靠”)是鄂溫克族傳統(tǒng)群眾性球類體育運動項目。鄂溫克族用于曲棍球比賽的球棍(鄂溫克語稱“寶伊靠”)以幼柞木制成,柄長三四尺,下端彎曲。比賽用球(鄂溫克語稱“坡烈”)以杏樹根塊或牛毛制成,其形狀和大小與網(wǎng)球相近。鄂溫克族曲棍球運動類似于冰球運動,一般分兩隊進行對抗,兩隊人數(shù)相等,各設守門員一名、前鋒和后衛(wèi)若干名。其正式比賽(多為中青年參加)于長約半里的場地兩端各設置一個球門,以將球擊入對方大門為勝。在非正式比賽中,則不設球門,而在場地兩端各劃一條界線,以將球打過對方界線者為勝。
鄂溫克曲棍球運動具有一套嚴格的比賽規(guī)則,以保障球賽的正常進行和參賽者人身安全。這些規(guī)則包括:須從右側擊球、禁止從左側擊球;除守門員外的任何隊員不準用手抓球或用腳踢球;不準拋球;不準用球棍打人、絆人等等。
除上述體育運動外,鄂溫克傳統(tǒng)體育活動還包括賽爬犁、踢毽子、賽船、釣魚比賽、采野菜比賽等多種。過去,每到冬季,鄂溫克族少年兒童就會拉著自制的爬犁,在山坡上、雪地上進行賽爬犁比賽,此外,打雪球是他們的最愛。而女孩子則喜愛踢毽子比賽;樺樹皮船是鄂溫克獵人在狩獵或捕魚時經(jīng)常使用的生產(chǎn)和水上交通工具。每當狩獵或捕魚途中,他們都會在江河上進行賽船比賽;釣魚比賽是鄂溫克族中老年人在河邊進行釣魚時,時常開展的極具趣味性的比賽活動,以在規(guī)定時間內釣到的魚尾數(shù)多者為勝;鄂溫克族少女在野外采集各種野菜時也要進行比賽,以采集到的野菜多者為勝。另外,鄂溫克傳統(tǒng)體育項目還包括玩嘎拉哈、鹿棋等等。隨著時代的變化、發(fā)展,鄂溫克人在保留傳統(tǒng)體育活動的同時,也吸收了現(xiàn)代體育運動項目如: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籃球、足球、門球、排球、橡棋、跳棋、健身操等。這使鄂溫克族保健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