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民族醫(yī)藥
分享到:

瑤醫(yī)學之導滯開結法

滯,指郁滯、壅滯;結,指結塊;導滯開結法,是針對結滯于里的有形之物或排除于外,或消融于內的一種治療方法。


人體通過筋脈連結五臟六腑、四肢百骸、五官九竅等各個組織器官,組成一個有機整體。它們都是通過運動變化來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。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臟器都要保持通暢,臟器不通,就會形成疾病。從臟而論,心氣不通,就會導致心痛、胸悶;肺氣不通,就會產(chǎn)生咳嗽、氣喘、痰多;脾氣不通,就會產(chǎn)生腹脹、水腫;肝氣不通,就會導致胸脅脹痛、腹部積塊;腎氣不通,則會產(chǎn)生腰痛、水腫。從腑而論,如果腑氣不通,就會產(chǎn)生水腫、腹部脹滿、便秘、黃疸等。


因此,對于竄結于里的燥屎、瘀血、水邪、停痰、食積、腫塊、堅積等有形之邪,應通內里,通積滯,采用消食導滯、瀉下導滯、化痰、化瘀、軟堅磨積等法通行氣血、體液等基礎物質,使之流通無阻而發(fā)揮其生理作用,驅除體內瘀積滯留的病理產(chǎn)物;通達臟器,使之協(xié)調統(tǒng)一,調節(jié)和恢復臟器的機能活動。


使用導滯開結法首先要注意病勢,本法是以祛除體內有形之邪為目的,但其發(fā)病有緩急之分,若病邪結滯于胃腸,閉而不通,情勢急驟,則應使用力宏效著之品直接推蕩胃腸結滯從大便而出;若病邪停滯于體內,病勢較緩,則應使用平和之品使之漸消緩散而不傷人體元氣。其次要注意病位,如不分部位,妄加用藥,則有病之處未見其益,而無病之處反受其害,病未去而元氣先損。最后,要注意病因,無論結塊、痰濕、水腫、瘀血、食積等都有多種原因,若不論病因,一味施以對癥之品、治標之藥,則往往不能中病。

原文標題:瑤醫(yī)學之導滯開結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