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雪能蓄水防旱。積雪覆蓋,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。雪化時,雪水流進千里沃野,滋潤著萬頃良田,對冬小麥、冬油菜、菠菜及其他作物的出苗生長十分有利。雪能抗寒保溫,雪花松軟,含有95%的空隙,里面充滿了空氣,麥苗蓋上一層雪,就把冷空氣隔離了。
雪又是白色晶體,有反射作用,能把土壤中散發(fā)出來的熱量頂回去,這樣雪上雪下的溫度可相差15℃~20℃。雪下溫度較高,便于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動,促使肥料分解,便于小麥吸收利用,安全過冬。
雪還能給土壤增添肥料,雪在融化過程中要吸收空氣中的氫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氣,體。一升雪中,含氮化合物7.5克,相當(dāng)于雨水含量的5倍,因此說“積雪如上糞”。
另外,積雪阻塞了地面空氣的流通,可使一部分害蟲窒息而死。積雪融化時,由于耗熱很大,土壤溫度驟降,可將土壤表層和作物根莖周圍的害蟲和蟲卵凍死。雪有這樣大的功能,因此人們把冬雪稱為“瑞雪”(瑞表示吉祥如意)。群眾中還流傳有“冬無雪,麥不吉;雪多下,麥不錯”、“臘月三白兩樹架,莊戶人家說大話”、“雪蓋三層被,頭枕蒸饃睡”等農(nóng)諺。
小知識
“寒食節(jié)”與“清明節(jié)”是什么關(guān)系?
寒食禁火,冷食祭墓,清明取新火,踏青出游。唐代之前,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后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(jié)日,前者懷舊悼亡,后者求新護生;一陰一陽,一息一生,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(guān)系。禁火是為了出火,祭亡是為了佑生,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(nèi)在文化關(guān)聯(lián)。
唐玄宗時,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(fēng)俗固定在清明節(jié)前的寒食節(jié),由于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,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。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